在物种丰富的非洲大草原上,各种猛兽层出不穷,蜜獾却能不断生存发展。正如蜜獾一般,在军工大国激烈竞争的今天,南非依然能凭借“蜜獾”系列战车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让这款车成为一些中小国家青睐的产品。
“蜜獾”战车是世界上首款正式服役的轮式步兵战车。自南非桑多克·奥斯特拉公司生产第一辆“蜜獾”原型车至今,“蜜獾”的全球销量超过1000辆。“蜜獾”战车在执行区域作战、维和防暴等任务时展现出的能力,得到了不少国家军队的肯定。
前不久,第十二届非洲航空航天与防务展上,南非推出新型“4×4”步兵战车Tau,并展示了其配套装备系统。Tau战车最初看起来像是“蜜獾”步兵战车的4×4版本,实际上它是一种全新的设计。Tau战车在加装无人机系统、电子战系统等新技术装备后,将成为执行特种任务步兵战车的理想选择。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军工世界的“擂台赛”中,南非军工如何突出重围?“蜜獾”等诸多战车又如何站稳脚跟?请看本文解读。
南非军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作为英国的自治领地,南非因远离欧洲主战场,顺理成章成为同盟国的军事“大后方”。引入轻型飞机、装甲车辆、轻武器和弹药的生产线并组建军工产业后,南非依靠不间断地积累的金矿财富换取西方国家支持,从而大力扶持军工业发展。
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的春风吹遍全球。南非政府认识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国防实力,是国家立足的根本。因而,他们对发展本国军工业更加迫切。
一开始,南非选择“引进—改进—研制—自采”的途径。1948年,南非通过获取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在英国的技术援助下组建了6家兵工厂,生产子弹、航空炸弹、榴弹炮、迫击炮、军用车辆以及简单的军事装备。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南非开始“偷师学艺”。
尝到甜头后,南非通过矿产资源置换、高价采买改装等方式,加强与国外军工企业的合作。例如,南非对进口的英国“百夫长”系列坦克进行改进后,推出了动能更强、瞄准性能更好、防御力更佳、更对自己最合适本国地形的“号角”系列主战坦克。与西方国家军工企业的合作,助力南非步入军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好景不长。1961年,南非通过公投宣布退出英联邦,英国随即取消相关税收互惠政策,甚至胁迫联合国封锁南非武器进口。联合国曾作出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更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套“组合拳”下来,南非军工企业一片萧条。此时南非幡然醒悟: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虽然能借力发展,但不掌握核心技术,时刻都会受制于人。
南非从此决心减少对国外的依赖,独立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为了快速提升本国尖端军工武器研发能力,南非一边加大矿产资源输出以赚取外汇,一边加大对军工产业的投入,积极吸纳国际顶尖专家,培养本国科研人才。这一时期,南非成立阿姆斯科公司,推出NTW反器材步枪、G6系列自行榴弹炮等武器。不少武器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其自行研发的MGL榴弹发射器享誉世界,成为南非出口创汇的王牌产品,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都装备了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20世纪90年代,欣欣向荣的南非军工在独立运动中再度受挫。1994年,西方世界利用“新自由主义”影响南非当局,致使南非开始去工业化,军工产业快速衰退。同时,由于面临严苛的制裁,大批外企携资撤离,南非科学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南非军工只能私下进口大宗零部件,再把它们装到本国武器上,“攒出来”各式武器。
进入21世纪,南非去工业化的后遗症任旧存在。好在南非当局抓住机遇,发挥火炮等陆军武器装备的固有优势,与中东国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拿下了伊朗1.18亿美元导弹军工大单。南非最大的国有军工企业丹尼尔公司,更是将国内几家防务和航天企业联合成更加高效统一的整体,持续推出新型武器装备,努力争取亚非拉市场。如今,南非军工业正在努力从低谷中挣脱出来。
核心技术才是一个国家军工产业立足的根本。正如南非国防工业组织一名负责人所言,尽管制裁造成很多困难,但也激发了南非建立独立完整军工体系的决心和动力。
与军事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同,南非军工从国内治安作战起家,依托长期实战经验对国外装备改造升级,进而自研开发,最终形成一条以自身技术为基础、紧贴中小国家需求的军工发展之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非深陷边境战争和地方匪患困扰,南非国防军装备的英式萨拉森装甲车难以满足乡村地区作战的需求。他们迫切地需要一款能快速运送部队投入战斗、在战场提供支援的新型步兵战车。
为此,南非工业部门发布了关于新型步兵战车的参数标准及基本要求,并对国内外一些已有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做评估。桑多克·奥斯特拉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款轮式步兵战车“蜜獾”。该车使用曼恩卡车为底盘蓝本,6×6轮式设计精准适配平原作战特点。与同时代的美式和苏式履带步兵战车相比,“蜜獾”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少的维护需求,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了埃及、喀麦隆、芬兰等国家的青睐。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投入服役以来,“蜜獾”在非洲大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与冲突。在1980年南非边境战争期间,南非使用首次参战的“蜜獾”90型步兵战车对抗敌方T-54/55坦克,各项性能丝毫不落下风。“蜜獾”由此成为非洲战车的“名片”。
“蜜獾”的成功,是南非军工发展的缩影。特殊的地缘环境,让南非在步兵战车领域持续深耕。20世纪90年代,南非国际地位终于得到联合国认可,多项技术封锁解除。借此机会,南非新研制的各类新型步兵战车层出不穷,曼巴装甲运兵车、“大山猫”装甲侦察车等成为南非军工“新名片”。
要想突出重围,差异化竞争和精准市场定位是南非军工“弯道超车”的关键。长期以来,南非依靠本国公司和技术人才的努力,重点围绕战车研制在以下3个方面做攻关:
一是突破动力瓶颈。动力系统是步兵战车的“心脏”。南非步兵战车传承经典,从“蜜獾”系列开始就装配了282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105公里。驰骋非洲草原的“蜜獾”步兵战车,久经炮火检验、性能持续提升,对南非军工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Iklwa步兵战车、RG41八人步兵战车和新型马特拉全地形车等装备动能持续提升,可在复杂地形上行驶,还能保持燃油效率和出色的机动性。
二是补强防护性能短板。20世纪中后期,南非考虑到广袤的国土面积和复杂多变的国内治安环境等因素,大力研制轮式装甲车辆。21世纪以来,南非更看重综合发展。他们为多款步兵战车底部加装具有防爆功能的装甲和额外的防弹套件,选装RPG网保护、镜子、铰链和窗户等,以增强乘员和发动机舱的安全性。战车的防护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丰富改装型号。近年来,南非步兵战车的科技属性愈加凸显,将“一车多用”发挥到极致。新型马特拉全地形车设计可搭载9名人员,配备“智能地板”技术,可快速修改内部配置。只需很短时间,该车即可变成救护车、移动指挥所,或改装用于边境巡逻、军事支援、维和任务,还能安装武器、弹药或无线电架等特定设备,以及用于警务任务的武器系统。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影响,西方资本逐步缩小在南非的投资力度,加之德国、英国等军工强国频频出手抢占非洲市场,南非军工急需拓展合作范围。
为了化解危机,南非军工企业大刀阔斧展开改革,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寻找持续发展的转机。南非格林特克公司、联合技术系统公司、阿尔维斯OMC公司、ATE公司和一些小型军品公司积极改组融合,将市场与技术有机结合。军工产业的重新布局,让一些小微企业焕发生机,实现了科研技术上的互通,为南非军工走出低谷汇聚合力。
南非政府加强与其他几个国家合作,以技术互换赢得军贸市场。2021年,南非著名军工企业派拉蒙集团郑重进入印度投产,并与印度的卡拉亚尼集团展开深度合作。第二年,印度陆军从卡拉亚尼集团采购了一批M4型装甲车,该车的核心技术正是源于派拉蒙集团。
此外,南非另一家有名的公司丹尼尔公司也十分重视与其他几个国家企业的交流。丹尼尔公司在巴西注册了分公司,以便与拉丁美洲地区国家开展合作。丹尼尔公司还利用其研发的“贼鸥”多用途高速靶标,为巴西进行靶标试验提供便利。目前,“贼鸥”靶标已经在多个国家部署使用。
近年来,南非表示,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优先生产一系列面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以满足南美地区、亚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其他几个国家武器进口的需求。目前,在中东地区,南非丹尼尔公司已经与阿联酋的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共同研制精确制导弹药;在南美地区,南非与巴西国有军工企业组织合作,针对高精度导弹系统展开攻关。
直面挑战、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建立独立完整的军工体系;合作共赢、形成合力,不断根据国际环境调整发展策略——对于南非而言,这是他们在世界军工“擂台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生存之道。南非军工能否挣脱束缚,重新壮大起来,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的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学技术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别的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学技术创新的“痛点”。
今年2月,习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水平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进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全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AI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